恐懼反應可表現為驚慌、驚叫,退縮、痛苦、求救,甚至逃避或對抗,這在孩子接受醫療時(如注射藥物)表現最為典型。兒童恐懼時可出現交感神經興奮癥狀,表現為呼吸加快,心跳增速,表情緊張,瞳孔擴大,手抖,嚴重者可呈現緊張驚恐狀態,面色蒼白,肢體軟癱,甚至一時性大小便失禁或精神抑制等。
更多兒童恐懼心理的表現>>心理不健康兒童的5大表現幫助孩子戰勝恐懼心理
兒童
恐懼心理的矯正方法很多,其中最簡便而有效的是"示范
脫敏法",即讓兒童有保護地逐步接觸恐懼對象,逐漸消除恐懼心理。例如,兒童對黑暗處,要以先抱著或拉著他的手走過黑暗處(暗室或野地),同時告訴孩子黑暗并不可怕。經過一兩次,待孩子適應后,可改為陪著他通過黑暗。再后可和孩子一先一后,保持一段距離分別通過黑暗。最后讓孩子單獨通過黑暗。經過這樣的鍛煉,孩子也就不再懼怕黑暗了。兒童恐懼心理的矯正實際上是對兒童勇敢精神的訓練。訓練中可輔以獎勵的辦法,當孩子表現勇敢,不恐懼時就立即予以獎勵和表揚。
更多如何矯正兒童恐懼心理>>孩子需要一些“恐懼”中國兒童的心理有兩大缺陷
一、是不溺愛孩子
兒童心理學家認為溺愛對兒童心理發展是最有害的。對孩子溺愛的父母往往對孩子過度保護,看見孩子有一點恐懼表現就立即帶孩子避開恐懼對象,使孩子失去了許多鍛煉勇敢精神的機會。長此下去,對孩子堅強
個性的塑造是絕無好處的。被溺愛的孩子大多膽怯,依賴性強,
自信心不足,這樣,其恐懼的發生率會更高。
二、是對孩子不宜反復無常
有些家長一會兒說孩子應該這樣,一會兒又要求孩子那樣,孩子無所適從,不知如何是好,做對做錯都挨批評,就會形成行為恐懼的心理。因此,成人對孩子的教育要規范,前后要求要一致,父母雙方對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。
三、是父母不可隨便對孩子發脾氣
孩子對父母過分懼怕,會整日心神不定,看父母臉色行事,怕父母無緣無故發脾氣,怕自己無緣無故受罰,以致形成畏畏縮縮的壞習氣。
四、是不要過分責難孩子
孩子做錯了事可有節制地表示氣惱,正確運用孩子對做錯事的恐懼心理,教育和引導孩子學好,不能過分責難。過分責難會挫傷兒童的自尊心,降低孩子的自信心,甚至加重孩子的恐懼心理。
更多如何預防兒童產生恐懼心理>>如何預防兒童燒傷兒童感冒 預防先行